【研究生社区】学术社区 | 会计学院/智能财会管理学院“求真”教学、学术沙龙之中青年学者论坛(第三期)顺利举办

发布者:谭德政发布时间:2025-04-16浏览次数:13

 初春四月是万物蓬勃生长的活力时节,也是学术界百花齐放的创新佳期。为深化知识共享、启迪学术智慧、促进跨域合作、培育科研新芽、提升学术水平,我院于2025411日下午在“一站式”研究生社区学术报告厅337举办了“求真”教学、学术沙龙之中青年学者论坛(第三期)。本次论坛邀请到学院的三位青年老师陈坤、周茜和李丹分享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旨在展示学院中青年教师学术风采,促进学术资源共享,推动交叉融合创新。论坛由会计学院/智能财会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志强教授主持,会计学院/智能财会管理学院翟玲玲、王晨阳、冯晓丽、廖友亮、郑培培等50余名师生参加论坛。

  一、异地大股东能促进资本跨地区流动吗?——来自企业异地并购的经验证据

 第一个主题是由陈坤老师报告其工作论文《异地大股东能促进资本跨地区流动吗?——来自企业异地并购的经验证据》。陈老师指出,在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打破要素流动障碍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帮助企业突破跨地区并购壁垒以促进资本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是当下一个重要且迫切的研究问题。

  陈老师通过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手工收集大股东来源地数据,运用非线性概率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发现,异地大股东的存在显著提高了企业跨省并购的概率,尤其是当异地大股东具有国有性质、较长经营年限、委派董事或高管兼职等特征时,这种促进效应更为明显。陈老师还通过机制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有来自标的方所在省份的异地大股东的企业,异地并购后的长期绩效表现更好,说明异地大股东促进企业异地并购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与配置效率提升。

  在点评交流环节,翟玲玲老师和梅雨同学等人针对选题视角、异地大股东籍贯对异地并购的影响、基准回归分析结果、样本的选择、研究贡献等问题与陈坤老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二、财务与会计领域的文本分析研究

 第二个主题是由周茜老师报告其最近开展的研究内容《财务与会计领域的文本分析研究》,主要探讨了文本分析在财务与会计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框架、流程以及具体应用案例。周老师首先指出文本分析在会计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2010-2021年间,顶级会计期刊中相关研究数量显著增加。紧接着,周老师详细介绍了从文本预处理到文本分词以及文档表达的关键步骤,展示了多种方法,包括无监督学习和有监督学习,列举了文本分析在财务与会计领域的多种应用,如文本可读性分析、文本相似性研究、文本情绪分析等。最后,周老师强调了文本分析在财务与会计研究中的潜力和挑战,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开拓非结构化数据的来源,并从更多角度考察公司大数据对其决策与行为的影响。

  在交流环节,王晨阳老师和郑晓玲同学针对如何在未来的会计学研究中运用大数据进行文本分析、怎么开展基于财务会计领域文本分析的实验研究、通过哪些渠道进行大数据赋能财会审理论研究等问题与周茜老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and fund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mutual funds' operating environments

第三个主题是由李丹老师报告其工作论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and fund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mutual funds' operating environments》。李老师探讨了社会责任投资(SRI)对基金绩效的影响,以及市场不确定性和SRI披露要求的调节作用。李老师通过研究发现,SRI整合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即适度的SRI整合可以提升基金绩效,但过度整合则会降低绩效。李老师认为,市场不确定性会削弱这种非线性影响,而SRI披露要求则会增强SRI整合对基金绩效的积极影响,因此提示投资者需调整对SRI财务回报的预期,基金经理应灵活调整SRI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并确保合规,政策制定者则需确保相关法规不会过度限制基金的投资策略灵活性。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冯晓丽老师与庄晓宜同学针对资本市场对社会责任投资的影响、如何进行英文论文写作、中英论文写作投稿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求真教学、学术沙龙之中青年学者论坛”是学院为广大师生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它旨在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不断夯实和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